臺大文學院「百年榮光」專欄第十六篇 張秀蓉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撰
我們有退伍軍人同學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張秀蓉老師
1961年9月波密拉颱風過後,父親陪我,提著一個小行李箱,裡面裝了一些衣物及鄰居叔叔送的賀禮——世界書局出版的上下兩冊《世界通史》(譯本),及一個綠色、白色相間的帆布袋,裝著一床棉被、一個枕頭,搭清晨北上的慢車火車,就這樣北上了。這是我第一次上臺北,不免有些膽怯,我中學唸的是臺中市立一中,男女合校,中學同學又只有我一個女生考上臺大,茫茫人海中,不是北一女、北二女就是建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等校的女、男同學。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位吳姓男同學,他考上考古人類學系,異地見面,也縮短了原先在班上沒交談過幾次的尷尬。
臺大進門左手邊的臨時教室(後改建為農推館,現為新蓋文學院)是報到處。走進校園,迎面而來的是兩排高高的大王椰子樹及滿園的花木,心中充滿喜悅,多麼好的學習環境呀!原來大學校園那麼大呀!
新生訓練那天終於發現,除我們應屆高中畢業生外,有來自海外各地僑生、港澳、山地生(當時稱現在的原住民學生)、邊疆生、外交人員子弟生、還有退伍軍人學生等等,最特別的是新生訓練典禮上,代表學生向錢思亮校長敬禮的是位退伍軍人,外文系學生,他很優秀,後來在外交界擔任過大使。
我們班有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僑生,也有四位退伍軍人學生。退伍軍人同學中,只有一位財力較好,因為在美國的姊姊每年資助一些生活費,所以他常常揹著相機給同學照相。大三〔1964年春〕的某一天,他帶著相機,請路過的同學為我們拍了些以文學院、傅鐘、傅鐘與總辦公大樓之間的水池為背景的相片。照片中,除了我留在母系唸研究所,他∕她們畢業後都先去私立大華中學教書,又差不多同時移民到紐約發展。2024年8月我們在臺北的天廚餐廳聚餐,再一起照相已是六十年後的事了!
學號 50 這屆的 張秀蓉隨筆,寫於山陀兒來襲時
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