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學術研究 navigate_next 高教深耕計畫

高教深耕計畫

●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計畫

總計畫主持人:鄭毓瑜講座教授
共同主持人:李紀舍教授

  「人文學」作為「人的學問」,是探討因應生存環境變動的綜合性學問。臺灣由殖民時期的鹿皮與砂糖之島,發展為今日的晶圓科技與民主自由之島,經歷了多重權力更迭與時空變異。在文化處境上,也已從單一本源走向「相與共存」,積極實踐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所揭櫫的開放精神。

  本計畫即運用臺灣做為「大陸/海洋」、「中原/南方」、「帝國/民國」等多種文化接榫點的特殊位置,在新世紀迎面衝擊而來的科技霸權戰略、地緣政治角力之時空點上,試圖建構一套足以開展世界中/世界構作(worlding)意義的臺灣人文學。本計畫一方面深掘臺灣既有的人文書寫記錄,重新詮釋各種交織衝撞的經濟文化勢力;另方面放眼臺灣與東南亞、東北亞、中國、西方乃至全球文明的互動,勾勒文化傳播與流動的路徑。整個計畫動員臺大校內外教研單位的研究者,組合成五個子計畫。


1、子計畫一「從文化多樣性、島嶼世界到諸多世界」——主持人:王梅霞教授
2、子計畫二「人文學視野下的多元自然與科學」——主持人:張文薰教授
3、子計畫三「跨文化中介者與人文學」——主持人:蔡毓芬教授
4、子計畫四「『世界中』的東亞古典學」——主持人:劉正忠教授
5、子計畫五「物質文化研究與人文學」——主持人:盧慧紋教授



●高教深耕教學創新計畫


一、 教學創新精進:本院在課程上廣設領域專長,具體展開跨領域課程的統整。開設專業化密集課程、數位典藏、實作實習、參訪體驗、田野實作課程,結合理論與實作並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各系所強化兼具研究與實踐、學術與應用雙面特性,針對趨勢規劃新領域專長模組。邀請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實體或線上學術演講。在課程精進上,重視科際整合、多元與創新、學用合一。本院積極推動跨域學習,並重視各領域知識之完整性。現已有九個學分學程及一個跨域專長,各種領域專長已累計達46種。如:圖資系111年度新設立6個「領域專長模組」為最多;中文系承辦之「文字原創力與數位轉譯跨域專長」,以語文與文學專長為基礎,結合傳播、數位編輯、資訊科技等領域,引入文創思維。使學生於原有的專業課程之外,獲得不同領域的學習機會。

 

二、 推動教學國際化:本院積極與國際知名大學簽訂備忘錄、交流合約、雙聯學位等,並邀請海外歸國學者、外籍教師開授多元外語課程,培養具國際移動力的專業人才,擴大師生接軌國際機會。111年covid-19疫情雖仍持續影響,但透過視訊等遠距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與學術交流,且繼續與知名大學相關系所保持聯繫;設法改善某些系的學生對於英語授課課程之排拒心態,加強與國際學生共同修課之討論交流互動。其他成果包括:增設英語課程,以視訊方式,邀請多位外國專家學者參與工作坊及學術演講,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及研究生全英語國際研討會;持續提升國際交流與擴大國際視野。

 

三、 提升產學合作連結:本院各系所積極升產學合作連結,如:歷史系於111學年度設立學士榮譽學程;圖資系培養學生資訊與傳播科技整合應用能力;語言所發展影像辨識生理訊號與AI學習技術;藝史所開設專題課程,帶領專題課程之修課學生,參與校外(國外)產學合作計畫。臺文所課程融入文物館的管理與特定主題之策展實務;翻譯學程以最直接的方式面對翻譯產業的環境,發揮所學,實際演練各種不同的工作模式等。重視產學合作為本院各系所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四、 推動基礎能力課程:本院重視培養同學多元應用之能力,加強研究方法訓練;強化學生的中英文溝通能力與學術寫作技能,提升中英雙語的聽力與演說能力。配合教務處推動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全校教育政策,本院圖資系提供資訊科技、數位人文、程式設計、資訊視覺化等相關課程,以強化文學院學生在數位學習、資訊科技等方面之能力。此外也培養其他多元的表達方式,如透過肢體、表演藝術等不同形式溝通之能力,充實完善各項能力養成,提升人文素養及其影響力。

 

五、 推動數位學習與教學創新:積極規劃組合資訊、數位領域專長,以結合人文與資訊為目標,開發數位資源,教導學生善用網路工具,活用圖文編輯程式,引領學生善用各種電子資料庫,從事數位人文研究。包括在:音樂、戲劇、攝影、製圖、媒體及檔案管理等皆使用數位設備。導入數位人文專題課程,使學生熟悉線上教學平臺。111年度因疫情持續影響,各系所數位教學需求持續大幅上升,也加速課程數位學習及教學方式之創新。語言所同步線上教學的課程已達百分之百。

 

六、 善盡社會責任與提升高教公共性:本院人類學系、語言學研究所皆有文化資產保存、瀕危語言研究的強項,例如人類學系考古學專長的老師參與許多臺灣文化遺址的研究,語言學研究所研究本國原住民族語言,臺灣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languages)的發源地,本院的教學、研究與研究中心皆對南島文化的復育扮演關鍵角色。又如本院外國語文學系與臺灣文學研究所皆有教師從事性別研究,對於提升大眾性別平等意識都有貢獻。現今歐美高等教育都在推動多元與包容,希望能消弭因為種族、性別、經濟、與身心障礙所造成的落差,在招募教師與研究人員上也將多元與包容聲明(diversity and inclusion statement)列為審查文件之一。本院稟持此一精神方向,持續改善教學環境與制度,提升教師與學生參與本院的院務,院務資訊透明化,加強本院師生關切公共事務,及參與的意願。在行動上,本院積極整合校內資源,陸續改善無障礙環境,並提供弱勢學生經濟上的支援,讓學生能安心在本院學習,達到提供弱勢學生公平學習的目標,營造本院尊重多元與包容的人文氛圍。

 

七、 學院自訂項目: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並強化語言學習、跨域學習,成果包括:定期出版優質學術期刊,舉辦論文發表,增加期刊國際能見度;提升線上教學設備與教學效果,強化寫作指導教學,提高學術網站與使用者之互動功能,擴大延聘專業師資、提供完整及優質的課程規劃,強化外語自學資源,增進各國語文學習效果;並開設多種區域性民族語等課程,營造良好語文教學學習環境,教學成果卓著。


●人文創新與全球化研究中心(2019-2022)


  本計畫從全球的視野推動人文創新,一方面發揚本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加強深化各地文藝學術相互影響與交流,以達成會通與創新之目標。本計畫包含:文學、藝術、漢學、資訊、哲學與語言等相關領域,共六個子計畫。

       

  未來本計畫將繼續強化國際競爭力與培育優秀人才,持續深化「創新」、「跨域」、「國際化」與「在地實踐」,以提升教學品質、精進課程、創新跨域研發。未來將開設多門跨域合授課程,如:將腦神經科學與心智哲學進行結合、運用現代物理學於形上學與時間哲學之研究,預期以三年的時間來發展可長久經營之國際化課程,從全球重大議題、精選研究主題以及人文基礎知識三方面,規劃跨國、跨領域,並融合人文與資訊科技新型態共授或合授課程、增加與提升全英語專業課程品質,並透過延攬國際知名學者與國際知名大學校系合作、洽談雙聯學位、派遣本校師生赴國外研究,以整合國內外人才資源,使學生能在本校研修國際知名學者與各領域專家講授之課程,強化國際競爭力並提升人才培育達國際一流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