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學術活動 navigate_next 【臺大文學院跨領域論壇:物】 ── 「物的轉向與跨界」系列演講第一場活動側記
2024/05/28

【臺大文學院跨領域論壇:物】 ── 「物的轉向與跨界」系列演講第一場活動側記

  臺大文學院「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計畫繼「樂」論壇之後,於20244月及5月,舉辦兩場「物」論壇。此論壇以「物的轉向與跨界」為題,一方面探索人文及社會研究取徑的轉變;另一方面關注物本身的轉變,尤其是它們如何跨越人為疆界,轉身擁有新的身份和角色,並以其「可觸性」和「可見性」,深刻影響文明的視野與內涵。簡言之,此論壇同時叩問現代人文學研究取徑之流轉、物本身的多變性,以及人物之間多元形式的連結。

 

    「物」論壇第一場於416日舉行,兩位講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貞德所長,以及臺大歷史系呂紹理教授。李所長談起她剛進中研院史語所時,參加疾病醫療與文化研究小組,探討古代的疾病醫療、女性如何處理婦科疾病,與中國婦產科的沿革,因緣際會下開始從事性別醫療的研究。研究女性醫療的時候,因為當歸重複地出現,引起了她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意指女人真正的家是夫家,所以應該要回到夫家,結婚生子,而能夠幫助她完成這件事的藥草就是當歸。

 

    然而,當歸真是女人要藥?它是如何演變而來當歸的跨界史主要是因為它跨越了性別,初始是曹操的頭痛藥,到後來變成女人要藥。當歸被認為是調血的藥,能夠去瘀、止頭痛。而且不只曹操,同時代的其他人也使用,所謂當歸止痛,用之不已」。五至十三世紀,中國的婦科醫學發展出一套以血液為本的理論,認為婦女的身體健康與月經週期、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宋代中國第一本婦科醫書《婦人大全良方》出現「經帶胎產」,產後調理從調經血開始,身體健康就會懷胎。當歸是調血之藥,就與女人的觀念連結在一起。從十一、十二世紀開始,當歸漸漸地出現在婦人藥方。到了十五、十六世紀,就出現了李時珍所記載的「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當歸從止痛良方變成女人要藥,讓「物」出現了一個性別化過程。

 

    另一個跨界是在東亞的漢字文化圈或漢藥文化圈,中國醫經透過文化交流或僧侶到中國取經,先是經過朝鮮半島到了日本。後來日本也派了遣唐使來取經,所以日本和朝鮮半島最早學習的醫藥知識,很多是中國傳過去的。然而這些醫書或本草書所記載的當歸,本地有這個東西嗎如果有的話,跟中國是一樣的嗎?實際情形並非如此。研究發現,在當地常常都有再進化的現象,與中國的用法並不完全一樣。

 

    再另一個跨界,就是傳到歐洲。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德國默克藥廠Merck做成調經藥,稱之為Eumenol美露),可以治療月經不順、各種生理期不適。這個跨界變成生物醫學脈絡裡的一種新藥,已經不是使用傳統的丸散、煎煮服用。在這種情況之下,它不但跨越了地域的界線,更跨越了醫學分類的界線。並且在行銷全世界之後,又銷售回中國,令中國奮起有志之士,由佛教徒企業家、醫師、藥劑師、和士人共同成立著名的佛慈藥廠。

 

    呂紹理教授從一些被遺忘的過去談起古柯。1944年,國際聯盟鴉片委員會統計19341937年間,全世界生產古柯鹼的國家,日本以23.3%位居第一,台灣也以FOMOSA之稱被單獨列出。台灣大約從1920年代開始生產古柯葉,以不到短短十年之姿,取代爪哇成為供應日本最大的古柯生產基地。古柯原生地在今日南美洲祕魯一帶,另外在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也有生產。但祕魯是生產最大宗的區域,並且集中在瓦努科省Huánuco。這個地方是十八、十九世紀末葉,原本居住在加州的日本人移民到中美洲以及祕魯,是一個人為移動的跨界。這個跨界與臺灣後來可以生產古柯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過,早在台灣生產古柯之前,荷蘭工業公司在1870年代就已經把古柯樹從秘魯移植到爪哇。因此,古柯樹經歷過兩個空間跨界的過程,先從南美洲到東南亞,最後落腳在嘉義營業試驗所。歐戰期間,日本因為醫療所需的麻醉藥品取得困難,試圖擺脫爪哇的牽制,才在台灣發展古柯產業,這類產業是特許的。只有兩家公司,特別經過總督府的核准,其中之一就是星製藥社口,另外就是已經不存在的臺灣生藥會社。

 

    台灣曾經是東亞地區第二大古柯生產中心,我們為何會忘記這段歷史原先政府要接收臺灣生藥會社,但內政部認為這是敵寇毒化原料,應該全數剷除,以圖根絕。而衛生署則強調合於製藥者要保留下來。最後經過行政院長陳誠協調,決定成立「台灣區古柯樹種製場」。然而,古柯園經過兩場大火,焚燬殆盡。如今我們要探究的是,古科樹是毒化台灣的原料嗎這似乎存在著民族主義的情緒。如果按照內政部的講法,古柯是毒品的話,如何理解以下現象古柯在原生地祕魯宗教祭儀扮演重要的作用。祭司在祭儀中咀嚼古科葉,作為神與人溝通重要的媒介。1920年代最著名的例子,是可口可樂公司在可樂裡面加入古柯鹼,直到1929年才放棄這個配方。因此,實際上古柯、古柯葉、古柯鹼在過去除了毒品之外,還以不同的面貌方式存在。

 

    而默克藥廠之所以要大量生產古柯鹼,是因為當時有位眼科醫師Robert Kohler,用古科鹼做眼部局部麻醉之用,效果非常良好。192030年代開始,非常多的局部麻醉,包括眼科、齒科,都會使用古科鹼做為局部麻醉。Robert Kohler的好友佛洛伊德是古柯鹼愛用者。佛洛伊德曾經撰寫有關古柯鹼的論文,認為它能使人放鬆、舒緩情緒。而古柯介於毒、藥、癮的界線,成癮的現象更是反映人與物之間慾望的互動。

 

    林副院長最後提到,過去我們形容台灣是鹿皮之島砂糖之島,現在是晶片之島,在這幾個形容詞裡,都是,都形塑了我們對台灣這個島嶼的認知,似乎也回應了我們自己的認同。因此,歷史研究是幫助我們重新反思與覺察,提醒許多我們以為不在乎的事物,卻在文化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02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