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學術活動 navigate_next 【共作文明新趨勢計畫】 演講 —— The Disabling Word: Philology and Working With the Chuci (Stephen Owen)活動側記
2024/04/17

【共作文明新趨勢計畫】 演講 —— The Disabling Word: Philology and Working With the Chuci (Stephen Owen)活動側記

  4月初,宇文所安教授以「The Disabling Word: Philology and Working with the Chuci」為題開講。平日寬敞空曠的文學院演講廳,當天早早就被熱切的聽眾坐滿。因此,當宇文所安教授在文學院鄭毓瑜院長、哈佛東亞系王德威教授的陪同下走向講臺時,受到全場的歡呼和簇擁。他笑稱:「我無法想像語文學(philology)會吸引這麼多人呀!」

 

  宇文教授從Philology 和考據的差異談起:考據、考證尋求正確的答案,想追溯唯一的定義。Philology 則近乎莊子所謂「寓言」,是語詞的藝術,是書寫者的挑選與安排。同時,語詞與其意義也在時代遞嬗中不斷更新意義。因此,莊子所謂「得意忘言,得魚忘筌」,其實是莊子說的一個俏皮笑話。宇文教授笑稱:「不要把我們的陷阱(trap)丟掉呀,沒有言,我們如何捕捉意?」

 

  於是這場演講探入《楚辭》內部,藉由《離騷》和漢代《惜誦》比較,每一個字詞不經意透露出書寫者和他們的身份、知識和情境。我們常常把文言想像成一成不變的語言(fixed language),但其實並非如此。詞語的意義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每一個語詞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ecosystem),生意盎然的、不斷生長和延展的。比方說,今人想像屈原,總覺得是滿腹委屈的忠臣,但宇文教授統計過,王逸注解〈離騷〉時用了54次忠這個字,在〈離騷〉本文裡,卻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宇文教授的演講回應了許多《楚辭》學術史上的議題。例如特定篇章的作者是誰、屈原是否確有其人。但他選擇聚焦於曾被認為不可盡信的「語詞使用」。比方說,〈惜誦〉的作者熟讀〈離騷〉,知道屈原能夠飛翔,而他在擬作時,卻飛不起來。他雖然熟知登天的概念,但他為君臣之份所綑綁,登天只能在夢中,甚至只能在過去的夢中。因此,宇文教授不無感嘆地說,時代一旦過去,特定的書寫就永遠不可能再重現,即使後繼的書寫者再努力也一樣。

 

  這場演講引發後續熱烈的討論。聽眾踴躍的舉手發言,來自國內、國外、不同領域的學者、研究生、大學生,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與這場別開生面的講座對話。主持人鄭毓瑜院長提醒聽眾,在宇文教授聚焦〈離騷〉有、〈惜誦〉沒有的語詞時,其實為我們拓寬了更多探討的可能。比方說,〈離騷〉和〈惜誦〉都有的語詞、或者〈離騷〉有、而〈惜誦〉沒有的詞語觀念系統。藉此可以看見語言不是意義的障礙,而是我們辨認、分析、詮釋的最佳夥伴。當我們分析語言的使用,一個作者有意無意所再現的世界便在我們眼前展開,而每一個語詞的生態系正恣意地生長茁壯,為我們帶來滿目的綠意。

 

(紀錄者:朱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