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學術活動 navigate_next 【臺大文學院跨領域論壇:物】「物的轉向與跨界」系列演講第一場
2024/03/22

【臺大文學院跨領域論壇:物】「物的轉向與跨界」系列演講第一場

【臺大文學院跨領域論壇:物】

 

「物的轉向與跨界」系列演講第一場

 

時間416 (二)14:00-16:00

地點:文學院會議室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eWPRJrDnPqmftCp29

 

 1130416物論壇

 

講者:李貞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講題:「物,應該回來——談談當歸跨界史」

演講摘要

當歸調血,自古即為止痛良藥,六朝隋唐療傷亦頗常見,若納入婦人醫方,最初則多用於助產救急。宋代婦科醫學在「婦人以血為本」的基礎上確立後,當歸始廣泛應用於婦人方,不限孕產,從對治室女經閉至婦人絕經後緩解腰痛,可謂全方位護理女性身體,至明代本草大家李時珍(1518-1593)甚而稱其為女人要藥。唯此婦科聖藥的形象,並未隨著中國醫藥典籍知識東傳而為日韓等文化所全面繼受。卻在十九世紀末由德國在華海關官員夏德(Fredrich Hirth, 1845-1927)引介回歐,並與默克(E. Merck)藥廠合作,檢測研發,製成專利通經藥Eumenol。此產品不僅行銷全球各大洲,更在1920年代回銷中國,一方面使傳統稱為「十方九歸」的常用本草性別特色益發凸顯,另方面也使有志之士忿忿不平,引發改良國藥的呼聲與行動。本次論壇,將以當歸跨越地域界線(中國VS東亞VS歐洲)、藥物界線(傳統本草VS新式製劑)、性別界線(通用本草VS女人要藥)等情形為例,反思歷史研究(包括醫療史和性別史)從「物」切入之後的發展與前景。

 

講者: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題:「問世間,毒是何物?臺灣古柯產業的跨界史」

演講摘要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後,即致力將臺灣改造成為熱帶產業的中心,大量移植來自東南亞、中南美洲等熱帶地區的植物,如咖啡、可可、椰子、橡膠、金雞納和古柯等。在上述移植栽培事業中,唯獨古柯獲得巨大成果。從試驗栽種到大模規生產,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亞洲地區僅次於荷蘭爪哇的第二大古柯葉生產基地,被日本人盛讚為「有(希)望的藥料」。除了氣候合宜、日本從荷屬爪哇取得栽種技的「後進者優勢」外,由於種植古柯與採栽古柯葉在技術上與茶產業頗為近似,因此十九世紀開始在臺灣發展出的茶業是使臺灣得以成為帝國內古柯葉最大生產基地的本地因素。臺灣也生產粗製古柯鹼,主要供日本國內藥廠和醫院局部麻醉之用,也合法流通於臺灣各醫院,尤其施用於眼科患者居多,但也有部分耳鼻喉科和內科醫師會開立古柯鹼處方以止痛。1925年國際聯盟加強各種麻藥非法流通的管制後,也可看到不少以臺灣、廈門為基地,將古柯鹼、嗎啡走私至東南亞的記錄。不過,生產古柯葉的農場,在戰後接收日產的過程中燬於兩場大火,日本將臺灣打造成為熱帶藥用植物生產基地的夢想至此歸於灰燼。

 

臺大文學院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計畫,繼「樂」論壇之後,將於20244月及5月,舉辦兩場「物」論壇。透過四位學者之演講與對談,重探新世紀人文學中的「物轉向」(material turn),一窺「物」如何在相互纏繞的社會與文化根脈中,佔有一席之地;又如何在每個歷史變化的節點,自備「能動性」及「生成性」,與人和環境交涉協商,得以共同形塑人類世界的樣貌,也使人與諸般萬物共生共息。

 

此論壇將以「物的轉向與跨界」為題,一方面探索人文及社會研究取徑的轉變;另一方面關注物本身的轉變,尤其是它們如何跨越人為疆界,轉身擁有新的身份和角色,並以其「可觸性」和「可見性」,深刻影響文明的視野與內涵。簡言之,此論壇將同時叩問現代人文學研究取徑之流轉、物本身的多變性,以及人物之間多元形式的連結。